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理论文章 >> 内容

改革开放铺平农民增收致富路

时间:2009/12/25 17:16:08 点击:1688

我站的写稿流程为:客户咨询——提交有关材料和要求——银行办理汇款——安排写稿——初审——终审——交稿——客户反馈。

改革开放铺平农民增收致富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农民的衣、食、住、行和用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改善和提高。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再次聚焦“三农”,着重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战略部署,为农民铺建了一条更为宽广的致富路。本文先就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变化做了表述,进而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今后农民增收致富的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
 
一、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巨大变化
    1、吃饭不用愁。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农民生活普遍比较贫困,仅靠生产队分粮吃,经常吃不饱。80年代开始,包产到户广泛开展,我国农民逐渐告别了饿肚子的岁月,开始跨越温饱线。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随着农业税取消等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生活继续改善,并向着小康线靠近。
    2、穿衣多花样。以前,孩子们的衣服能穿几个孩子,从大到小依次穿,直到破得不能穿为止,没有条件讲究颜色和式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我国农民衣着消费在发生变化,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穿衣服既注重它的品牌,还要追求时尚。
    3、住上楼房。70年代土木房,80年代砖瓦房,90年代混凝土,进入新世纪建设新农村,农民开始住楼房,就是对农民住房改变的总结概括。现在,就是一般的农民盖房子都是高高的地基,醒目的瓷砖贴墙,条件好的,便建起小洋楼,农民住房彻底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土坯屋。那些在政府支持下全部拆旧建设的“新农村”,规划齐整,设施先进齐全,整个村庄俨然城市郊区的别墅群。
    4、公路铺上柏油。原来的村道,睛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处都是黄泥路,现在乡村公路也铺上了柏油。路好了,随着自行车,摩托车的普及,小轿车开始走入农家,农民的眼界也更开阔了。
    5、用的也是电器化。30年来,我国农民家庭耐用品不断升级,从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到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影碟机,再到抽油烟机、热水器、空调、电脑等商品,档次越来越高。
    6、享受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现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国1.5亿中小学生及家庭受益。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也进入了新阶段,农民可以像城市职工一样,享受着看病报销的待遇。
 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呈现多样化。有些是农民在党的支持下进行的伟大创造,有的是农民自己摸索,而后政府给以政策支持,最终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有的是党的惠农政策。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前的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在一张“包产到户”的契约上摁下了18个鲜红的指印,从而成为我国农村改革迈出的第一步。这一步是中国农民的一项伟大创举,它不仅迎来了我国农业增长的“黄金时期”,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从2.5亿人下降到1.3亿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5.1%,成为人类消除贫困历史上的一项奇迹。
    2、乡镇企业。改革开放30年来,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的道路,而且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为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了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乡镇企业是农村改革的重大成果,获得党中央领导的极高评价,被誉为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
    3、农民工进城。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农民在农业之外找到了新的就业渠道,农民工开始大量形成,但当时提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农民工进城还存在种种障碍。随着东南沿海城市的开发开放,不少农民开始到这里寻找出路。尽管顶着“肓流”的称号,但为了谋发展,求幸福,农民们还是一次次踏上远行的列车。近几年随着城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环境不断改善,尤其是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就业的重大战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了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2004年-2007年,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就培训农村劳动力1230万人。同时,不断加强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服务,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清理力度,解决农民工工资待遇低,子女上学难,劳动条件差等突出问题,农民外出务工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源泉。就我们县而言,去年一年农民工就挣回1亿元,有些还带回发家致富的技术,已初步形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4、惠农政策。以家庭联产承包,解决温饱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种种功程,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10个“中央一号文件”让农民拥有了土地承包权,从15年不变到30年不变,农民吃了定心丸;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在2003年被终结,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奖励补贴政策先后出台,让农民欣喜不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03年至2007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1.6万亿元,年均增长17.8%;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补贴规模不断扩大;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政策,并逐步提高最低收购价;对粮食、生猪和油料生产大县进行奖励,对农业保险费进行补贴,并对鲜活农产品运输予以费用减免。上述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十七届三中全会聚焦“三农”,为农民增收致富再绘新篇
    30年前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时至今日,高层再次部署新一轮改革由农村发轫。这被看作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种充满现实意义的纪念方式,也可被看作是给农民朋友带来的福音。十七届三中全会在系统回顾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和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新形势推进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突破口。此次改革要在三个层面上有所突破。
    一是今后为已有惠农政策要配套出台细化措施,进一步提高惠农水平。
近年来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但加重农民负担的事时有所闻,关键是一些惠农政策没有细化、实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06年3月召开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就强调,要进一步细化、实化各项惠农政策,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策不走样,实惠不截留。我们相信,今后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地会出台具体的细化措施,惠农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有些方面的改革需要尽快推进。第一,村级经济社会管理体制要深入,确保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第二,乡镇机构改革要取得实质性突破。改革的目的很明确,一方面是乡镇提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是真正让农民实现基层自治。第三,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组织。发展现代农业,“家庭承包制十专业合作”是符合国情的模式。第四,加快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了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家庭经营的农业就可以走上现代化道路。
    三是未启动的改革尽快展开。
    目前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仍然影响着劳动力的自由转移,身在城里的农民工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民主权利等方面不能享受到与城市人完全平等的待遇,造成上亿人次的农村劳动力候鸟式的季节性转移。
十七届三中全会会将正在试点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正式写进文件,这意味城乡一体化的改革正式启动,最终使农民,进城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的权利,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改变“二等”公民地位。新成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设立了农民工工作司,不久后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各省的代表团都将有农民工代表,    这是令农民朋友极为振奋的消息。
随着改革向纵深化发展,一些未启动的改革将逐渐铺开。总之,这次会议,将为农村再次腾飞插上新的翅膀。
随着改革在这些层面上取得突破,一系列有关“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实化,必将促进新一轮的农村经济大繁荣,农村面貌的大换颜,相信农民朋友们在将来的大好形势下,更好地增收致富,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我站的写稿流程为:客户咨询——提交有关材料和要求——银行办理汇款——安排写稿——初审——终审——交稿——客户反馈。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9 Xiezuo1.com,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写作网|
版权所有:写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