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写作 >> 教育论文 >> 内容

理顺德育教育创新的新思路

时间:2010/10/22 9:48:28 点击:1009

我站的写稿流程为:客户咨询——提交有关材料和要求——银行办理汇款——安排写稿——初审——终审——交稿——客户反馈。

理顺德育教育创新的新思路


向二十一世纪, 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 社会发展多元化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与此同时, 人的发展问题成了举世关注的话题。时代赋予教育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教育作为育人的工程, 能否培育出喷薄而出的新型人才, 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我国坚持实行“ 科教兴国”
  的战略计划, 正在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做积极的应对,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担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神圣历史使命, 人才的造就始终离不开创新, 德育教育始终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社会进步始终要以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来支撑。怎样站在教育战略发展的高度审视人的发展,理顺德育教育创新的思路, 是当代德育教育面对的一个具体而又严肃的课题。
  一、科学发展观是德育教育创新的旗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科学发展观本质是坚持“ 以人为本” , 就是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是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碑育教育创新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 要在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学评估、教学环境等方面都与创新精神相协调。
  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变革现行德育教育已刻不容缓, 教育更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德育教育必须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前瞻性, 促进现代化建设。现代社会的人应该成为不断发展的主体,德育教育必须关怀人。关怀人的德性发展, 必须坚持人的可持续发展, 关注德育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从更深刻的层面引导人们对“ 人”的关注。只有高扬人的主体价值, 整体优化和整合各种德育教育因素, 才能培养适合社会不断变化的合格新人。社会的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始终坚持的宗旨, 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证德育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时代对德育创新基本价值取向的强烈呼唤。
  二、德育主体是德育教育创新的前提传统德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强调权威, 强调统一, 强调服从, 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德育观。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淹没, 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失和道德的堕落。传统德育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这种无视人的主体性, 无视道德系统的发展性, 是一种“ 目中无人”的德育价值观, 这与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学生的道德品性日渐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状态极不适应, 越来越受到挑战, 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
  反思过去, 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德育教育创新中坚持“ 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必要性。主体性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机制, 从创新角度看, 重视发扬学生的主体性非常重要, “ 人是千差万别的, 人的客观生长环境赋予了每个人特有的气质和性格, 甚至是潜在的智能, 如何保持人健康的个性, 并把它挖掘、发扬, 这应是教育者的责任, 是教育的功能。”唉德加· 弗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 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 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使他们成为一个人, 来承担不同的责任。”创新性首先强调的是一种品格和态度, “ 一个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不可能是一个没有主体人格的人, 学生创新性人格的充分发展, 就要建立旨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精神的师生关系。大量事实证明, 人的创新精神有赖于他们主体性与能动性的发展。” ’主体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在于打破常规而开创新的局面。’, 教育要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首先要尊重人, 张扬人的个性,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给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空间, 重视学习过程,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主要是营造一个轻松、安全、信任、温和的心理环境。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会自信,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人到学习中去。学习型校园理论也认为学校不仅是个人发展的本能, 而且也是一种基本的人权, 在人的发展观上强调学习不仅知识技能的增长, 也是人格和情感的和谐发展。国内一些学者把德育主体也称为主体性德育, 其意是要通过我们的德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个人, 一个主体性的人, 一个有情感、有智慧的人, 一个在生理和心理、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志诸方面协调发展, 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德育教育本身是一种化人的活动, 创新必须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学会关心, 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 凸现自主学习的能量, 张扬挑战自我的个性。我们“ 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 同历史上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必然要突出人的问题一样, 人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改革的进程? ?人和人的主体性问题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弘扬德育主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的进步, 也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只有具有个性的人, 才能把思想进行到底。”侧创新精神依赖于人的自主意识,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主性、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的人能有什么创新, 创新精神呼唤人的自主意识, 人的主体性被淹没、侵蚀, 主体的力量不能唤醒, 价值不被认同, 主体创造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渐失。”问教育坚持“ 以人为本” , 只有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才能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 培养学习文化主体, 今天学习的主人, 才能明天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 驾驭自身命运的主人。
  三、“ 生活世界”是德育教育创新的源泉今天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 而开放的教育应是立足生活和实践的教育。在教育理论上, 杜威曾提出过“ 教育即生活” , 陶行知也提出过“ 生活即教育” , 这对可逆的教育命题, 虽在具体表达上有所差异, 但有殊途同归之处, 即对教育而言, 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生活原本有滋有味, 而回归生活的教育必然也是有滋有味的。德育教育既要结合书本知识的学习, 强化德育内化功效,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德育外化的功效, 这一切先后都要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践加以印证和体现。任何时候, 德育始终是生活呼唤的最强音符。“ 德育是学校根本性教育, 是关于人的品德修炼的综合实践活动, 它贯穿于大学生以学习为中心的一切生命活动过程中, 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践课。’啊所谓“ 生活世界”即“ 回到生命世界中, 使人重新成为生活的主体。’, 司其本质含义是尊重人的主体性和生成性, 使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 从中也体验、感悟、经历生活的实际情境, 寻找生活中的问题, 发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享受属于自己生活的乐趣,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及德育认识、情感和能力的全面生成。德育就“ 是要营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深潭, 让人沉醉于其中, 使人神情气爽,让人们有可能去经营生活、咀嚼生活、品味生活, 成为一个性情通达, 才智清明的人。”网在真正的生活中进行教育, 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这是德育教育立足的关键。‘, 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 学生就会感受到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学校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德育目的的实现需要校内外各种相关因素发挥合力的作用。“ 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教育环境和资源都是源于生活的, 向生活学习, 无疑会为德育教育创新注人新鲜的血液。
  四、学习型教师是德育教育创新的关键邓小平说过“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索质教育下, 德育教育的真正对象是具体生动的人, 创新的根本出发点是要实现从“ 抽象人”向“ 具体人” 的观念转变, 复活人的主体性和存在价值, 要做到这点, 教师必须要向学习型转变。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建立一支更适合人性的队伍, 重建以教师为核心的价值和信念, 把教师看作是一所学校活力的来源, 是最宝贵的资源, 激励教师不断学习, 不断成长, 直至自我超越。只有自我不断超越的教师, 才能不断扩展他们的能力, 去“创造生命中真正心之所向的愿景。”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自身素质高低, 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书必先强己, 育人必先律己。德育教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使其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学习型德育教师的功能发挥突出表现在对话和科学引导上。
  教学从形式上来说, 是人与人的对话, 而实质乃以传授一定的知识为目的, 教师要主宰课堂, 提高教学效果, 必须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采取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 营造一种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教育舞台。“ 教育就是对话, 是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的对话, 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是人类的历史经验与学生个体的对话。”
  〔即对话的唯一目标便是对真理的本然之思。”【对话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种创新活动, “ 就象一溪流水, 既流过生活, 又是生活的源泉。’, 〕德育教师要在教学艺术和方法上做到创新, 必须实现由原来的“ 教书匠” 向“ 雕塑者”角色转换, 在对话教学中使德育教学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实现“ 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师生对话中, 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性, 形成主体间性, 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完成各自的意义建构, 对话始终要在爱的基础上, 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展开, 目的是要达到理解和信任, “ 教师要信任、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 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教育, 只有信任学生, 学生才能信任教师,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习相信、理解、尊重学生, 这是教师的天职, 也是教师的信条。
  科学引导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又一表现, 素质教育条件下, “ 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知识, 有时他们的知识比老师更广泛。因此, 教师要成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当然教师仍起主导作用, 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策略上。” 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激发教与学的强烈兴趣, 变以往被动教学为主动的求学和释疑。威尔逊认为“ 道德教育的任务既不是使学生与社会的价值相一致, 也不是把教师们特有的思想强加给学生, 而是培养学生对德育原则的尊敬和运用这些原则的能力。”德育教师创新要结合本课的特点, 在引导教学方面必须首先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构建,“ 实践性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 如何将民族精神转化为行动, 自觉践行和弘扬民族精神。” 生活实践是最好的课堂, 一个成功的德育教师应根据学压的思想性格特点和所教课程, 想方设法指导学生深人实践, 体验生活,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从而寓教与乐, 融知与行,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实践是德育体验、深化、发展的动让学生在各种实际活动中锻炼思想、陶冶情操、增长才干, 培养优良品行, 实现认知和情感的协调, 促成外在的教育与学生内在的德性成长的和谐。同时,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要注重于创造, 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叶圣陶说“ 教师之主导作用, 益在于引导和启迪, 傅学生自奋其力, 自知其远。非为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创新性是人性的基本方面”“ 如教学中没有真理的创性, 如课堂不是寻求真理、发现真理、分享真理的首要地方, 那么教学就难以称为生活。” “ 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上既要有创意, 又要因材施教, 认真负责,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智力上和社会心理上有所发展。” 德育是一门较为抽象和枯燥的学科,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更应主动创新, 提高学生的兴趣, 百般创设情境, 训练学生的适应能力。成长的学生需要成长的教育, 成长的教育需要成长的教师, 成长的教师需要成长的思想。
  在教育创新中, 德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精神境界方面的优势, 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接受新的教育思想,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以学习型教师标准要求自己, 才能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近实际。现实中, 德育教育脱离实际, 远离学生的情况十分突出, 教师照本宣科, 使德育教学沦为空洞的说教, 因而显得苍白无力, 加之手法过于呆板, 极大制约着德育实际效果, 更为严重的是, 它可能使部分学生忽视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 而在将来的从业岗位上形成知行不一的矛盾性格。实践证明, 单向灌输和“ 填鸭式” 的教育, 这种方法是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的。因此, 德育教育只有独辟蹊径, 大胆创新教育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 将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我所用, 根据学生、社会的实际和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接受能力, 扩大学生的德育内需, “ 做到学生兴趣所在, 德育所在, 困惑所在, 德 育所在, 问题所在, 德育所在, 发展所在, 德育所在。”圈坚持德育有效性, 就是要不断促发德育方法的优化和创新, 真正提高德育主体的职业道德素质。
  六、科学评价是德育教育创新的保证五、德育有效是德育教育创新的内在尺度年, 当英国学者基里亚科在《学校有效教学》的专着中最先提出有效教学的含义后, 引起我国教育者的极大关注, “ 有效教学既是人们的长时期追求, 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有助于教学研究者研究有效教学和教育实践者开展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 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
  荆有效教学“ 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不是教得认真不认真, 而是学生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时德育教学来说, 德育有效也不完全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 而主要取决于被接受者的接受, 这是实现德育功能的关键,是提高德育塑造力和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德育教育的效果不是立马起作用、立竿见影的, 其有效主要在于受教育者怎样接受, 取决于接受者成长、成才中的内在需要, 以及对这个需要的认同、理解和把握。德育有效的实质是德育教育要贴近学生、贴德育教育塑造人, 能否真实有效, 科学评价是保证, “ 主体性评价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主体对评价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和学习, 重视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重视主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义务的体认, 重视主体对评价结果的协商和认可, 重视评价过程中主体的自检自查、自我反思。评价不是为了证明和甄别, 而是让学生知得失、知自救, 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教育与内化的平台, 极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能力。”圈以往评价德育的手段是用建立在课 本和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学习、复习、考试, 这种以点代面的评价方法, 造成了一种依赖性很强的惰性学习方法, 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今天, 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评价制度改革是促进德育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德育效果的生成重在于过程, 因此, 要形成“ 评价产生于过程”的理念, 注重开放性, 价值取向多元化,变书面成绩评定为结构成绩评定, 以至达到社会评价的标准。评价不仅是承认和选拔, 更重要的是为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在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打破认知的“ 趋同性” , 赏识认知的求新求异, 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肯定的同时要加以鼓励, 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鼓励他们追求下一个的成功, 这种评价, 使学生在收获成就感的同时, 对自己的终身发展都非常重要。
写作中国网以写作为职业,集中各类优秀写手,整合各种写作资源,为写作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及时、优质的写作服务,降低您的机会成本,提高您的办事效率。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和您的共同努力,全力将它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创作服务平台。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我站的写稿流程为:客户咨询——提交有关材料和要求——银行办理汇款——安排写稿——初审——终审——交稿——客户反馈。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9 Xiezuo1.com,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写作网|
版权所有:写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