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写作 >> 教育论文 >> 内容

关于教育需要之维的思考【教育论文】

时间:2011/3/16 9:53:57 点击:1650

我站的写稿流程为:客户咨询——提交有关材料和要求——银行办理汇款——安排写稿——初审——终审——交稿——客户反馈。

  关于教育需要之维的思考【教育论文】


  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是有需要的,需要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它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内驱力。人的需要不断出现,不断被满足,又不断有新的需要出现;人的需要的无限发展性也决定了人的本质的生成性,即人的本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人的需要的被眷顾和满足的过程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的过程。
  教育作为关涉人的生成的事业,必然是和人的需要密切相关的。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经济、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等外在于人的角度来谈教育问题,忽略了人及其需要,结果往往是教育者抱着一颗善良的心,在勤勤恳恳地做坏事。近年来,随着“主体”的复活,理论界已认识到人的需要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今天的教育既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还要面向人的真切需要”。但理论界对“人的需要与教育”这一重大的课题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与阐释,对“需要”的研究也仅仅以服务于其他研究课题的身份出现。而实际上,成功的教育肯定是以对受教育者的需要的尊重为前提的,而教育中的一切冲突也都可以最终归结为教育与人的需要的冲突。从“需要”的角度来解释教育现象、分析教育问题,或许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教育研究范式。
  有关需要的理论阐释
  按照汉英大辞典的解释,“需要”一词有两层含义:1.“应该有或必须有”;2.“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对人来说“应该有或必须有”的东西,构成了人的自然生理需要。另外,“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构成了享受和发展的高级需要,这种需要就含有一种主体的能动性,是主体对外界的一种要求和索取,是人类具有的独特的行为。如对交往的需要、对友情和爱的需要、被关注的需要、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
  一般说来,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两种需要:一种是民族、国家、社会对教育的需要(预期),另一种是受教育者对教育的需要(预期)。这两种需要有时候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但有时会有冲突,如强调以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为重心的教育更重视国家对教育的需要,而受教育者和家长则更关心教育的个体收益,对国家的期望表现较为淡漠。本文中的“需要”一词特指后一种。历史上,很多学者对人的需要问题都做了研究或阐述,例如马克思的著名论断“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深刻揭示了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质的内在关系。关于人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从内容上看,人的需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从层次上看,人的需要可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从需要满足的主体来看,可分为个体需要、群体需要和社会需要。另外马斯洛、马尔库塞等学者也提出了相对独立的需要理论。哲学家、心理学家、伦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各个领域的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诠释需要,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成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起点。
  在教育领域中,受教育者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动力,同时也构成了教育活动的起点。教育要想科学地培养人,首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需要,并且对需要的内容、类别、特点等作出科学的分析。
  1.受教育者的需要在内容上来说是全方位的
  “人以其需要于其他一切动物”,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他丰富的全方位的需要。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他们除了生理需要以外,还需要领略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景观,享受先辈为我们留下来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灿烂文化,体会与人交往所带来的乐趣……需要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体现,人的多种需要的产生和满足塑造了完满的人性。
  2.受教育者的需要在类别上有合理需要与不合理需要、真实需要与虚假需要之分
  马斯洛将人的一切需要都看作是合理的、正当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人的需要是全方位的,其中某些需要是恶的。于是,后来的马尔库塞将人的需要分为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按照他的解释,所谓“真实需要”就是与人的生存与发展相关的需求,“虚假需要”就是在意识形态的主导下,人不自主地被统治阶级的观念所同化,人被现存社会所控制和操纵,失去了自己本真的存在状态,失去个性,失去自主能力,失去了批判意识,变成了单向度的人。的确,在人类诸多的需要之中,有的是合理的需要,即有利于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有的是对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繁荣起阻碍作用的不合理需要。有的是真实需要,即主体自发能动产生的需要;有的则是外在强加于个体的虚假需要。教育活动若想顺利地、富有成效地进行,首先应对受教育者的需要加以分析。
  3.受教育者的需要具有无限发展性、历史性和个体差异性等特点
  人的需要有无限发展的特性,它决定了人的可塑性与可教育性。一种需要在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构成人行为的动力:当此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新的需要产生出来引领人的行动方向。在教育中亦是如此。当学生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时,他会自觉不自觉地向下一个目标迈进。正如马斯洛所指出的那样,“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当这个满足了,又会有一个站到突出位置上来。人几乎总在希望着什么,这是贯穿他整个一生的特点。”
  受教育者的需要具有历史性和个体差异性。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人的生活较为安逸,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于是“玩的一代”、“新新人类”等名词开始频频地出现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他们对网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喜欢标新立异,渴望精神独立。在教育中,受教育者要求被尊重、渴望独立的愿望远远强于以往的时代。这表明现代社会人类需要的取向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教育无力抵挡时代对受教育者的挤压与形塑,教育若想科学合理地与人打交道就必须正视这些变化。基于以上对人的需要的分析,我们对教育领域中人的需要被关注和满足的状况做理性的审视。
  学校教育中“人的需要”的现实境遇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人的需要问题的认识不全面,理论界对此问题的探讨不深入,人们很少从“需要”的视角来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观察出学校教育中人的需要的存在境遇。
  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过高,教育承担的角色过多,有时教育成了需要的奴隶。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又是无限发展的。是不是受教育者的一切需要教育都要无条件地予以满足呢?教育是具备特定功能的,而且理论界也承认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不能承诺人一生的幸福,我们也不能单单依凭教育来完成塑造人的神圣职责。教育最直接的作用在于为受教育者创造条件以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因此,除了有益于受教育主体的学习发展的需要之外;其他的需要在教育中是不合理的,教育可以置之不理。由于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意识空前增强,人们对教育的个体期望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能够承担起学生安全的监护者、发展的推助者、心理咨询师、良师益友等多重功能,希望教育能够满足个体的全面需要。这无疑是对教育不合理的苛求,因为教育就其本身的性质和功能来说,并不应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
  因此,教育不能变成需要的尾巴,学校也不可能变成超市供学生任取所需。而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某些基本的、正当的需要却得不到基本的满足。在物质生
  放飞一份信任,收获一份真实,写作中国网,以一流的团队、卓越的服务,给您提供最真实的 文章,解除文字带给您的烦恼,到了这里您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代写服务,什么是真正的 写作专家。联系我们:24小时求稿热线:13325093522   在线qq:274611666  418306110   邮 箱地址:xiezuoren@163.com

作者:【原创品牌】 来源:网络
我站的写稿流程为:客户咨询——提交有关材料和要求——银行办理汇款——安排写稿——初审——终审——交稿——客户反馈。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9 Xiezuo1.com,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写作网|
版权所有:写作网|